手机厂商通常使用 IP(International Protection)系数表示设备的防水防尘能力,其中,第一个数字表示防尘等级系数,第二个数字表示防水等级系数。
其中,对于「防水」标准,国家相关标准如下,对此我们发现几个需要注意的点:
● 防水等级并不是数字越大越好
很多用户认为标识数字越大,代表的防水性能越好,但实际上并非如此,不同级别的描述不尽相同,包含了「淋水」、「喷水」、「浸泡」等多种情况。并不存在向下覆盖的关系,可能手机浸泡在液体中不会发生故障,但喷洒的液体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。
● 防水并不等于可以防止所有液体
在国家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是使用清水进行防水测试,也就意味着并不一定可以防止其他液体对设备的破坏。尤其是的大海和游泳池等常见的液体环境,成分较为复杂,可能含有特殊的化学成分,无法保证液体的纯净程度,也就无法在水下进行拍摄。
● 手机防水的条件非常苛刻
所有防水防尘测试都是基于严格的实验室条件下得到的,对于水深、水质以及设备状态有特定的要求。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场景非常复杂,很难达到实验室标准,设备浸入液体损坏后很难判断是手机防水性能还是使用方法导致的。
防水手机浸入液体为什么不保修?
● 无法判断浸水环境
IP 防护等级是实验室中得到的理论数据,手机浸液损坏后无法判断液体的成分,深度,也无法判断如何进水。厂商无法判断用户使用方法是否合乎防水标准,很难对此故障承担责任。
● 无法判断设备状况
设备在日常使用中防水性能是会被不断损耗的,尤其手机在跌落后即使外观没有明显形变,防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。
● 无法判断是否意外导致
同样,厂商没有办法保证每个用户的手机都是在意外情况下浸液,如果盲目扩大售后范围,不难想象,会有人利用漏洞恶意破坏手机,进行维修。